28 April, 2011

为什么我不敢写了


我最近在想一件事。

从念中学开始,我很爱写周记,在高中时跟班主任很投缘,甚至周记还会当日记般写得很频密。一直到念学院念大学,还是会写写blog,也写得很开心,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遍及抒发出来的满足感。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很少写了。也不太敢写。为什么?

前阵子,在TED看了一支短片,才让我醒悟为什么我越来越不敢写了。(突然找不到短片链接)

那支短片的主要演讲内容,提醒我们,在大部分的学校教育机制中,尤其东方国家的教学,我们被灌输的学习模式是:“这个是对的答案。” 解数学题时,想知道对的答案是什么多过如何解题。读作文回答问题时,也总有一个对的答案才有分数。我们在学校的学习习惯中,就是一直找出“对的答案”才有分数,所以我们觉得“错的答案”是可怕的,是没有分数的。

可能很多人被这种思考模式影响了自己一生的习惯和行为而不自知。比如,对身边人事物的看法常常只有对和错,而不能有其他的视野;对一些人极度敬畏崇拜,仿佛只有在他身上才能找到“对的答案”,对自己的想法很没信心。

我想,我后来越来越不敢写,多多少少因为这个原因。比如,看到很多厉害的人写电影分享、音乐分享写得深入有理、精彩绝伦时,就很怕自己写得东西太肤浅而放弃记录自己的心情想法。我很怕自己写的东西是“错的”,好像这世界上只有唯一一个“对的”答案。

事实上,很多事情可以有多个答案,比如同一部电影可以有人觉得很好看,也可以有人觉得很烂,可以了解为什么对方会这么想,但不需要因为别人跟自己的想法相反时就显得很焦虑,然后在想“到底哪个想法才是对的?”。

每个人最后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并不是人在开始思考之前,就预先准备了一个“很棒很见得人的答案”,才开始思考;而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才慢慢建构脉络,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答案。也可以说,我不是要等到自己成为一个很棒很成熟的人,才有资格思考及分享;而是我愿意面对自己的不成熟,愿意去思考及分享,才能慢慢变成一个成熟的人。

给我自己和不敢书写的人:不要太在意写得好或不好的事情。尝试在文字上书写就是思考的开始,只仰望别人的光环而不敢自己来书写,就像不敢用自己的脑袋想事情,不敢找自己的答案,马上跳到了“那看起来不错的答案”。但是,这世界上永远都不只有唯一一个答案啊。

收多少钱就做多少事?


我发现啊,在现实社会中,

我常常被灌输 “收多少钱就做多少事” 的观念,

如果多做了通常就会被认为笨被认为吃亏了。

是没错啦,有时候站稳立场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

但这不是绝对的。

在没有造成自己重大损伤的前提下,与其双方僵持不动,不能妥协,

倒不如在心里跟自己玩个游戏,

游戏的目标是:好,我要让你觉得我物超所值!

物超所值到你都不好意思。

出来混啊,本来就是要互相帮忙,

别人欠我,总比我欠人家好。


27 April, 2011

慢跑要告诉我的事真多 - “我要跑到那边”


我目前所做的运动,只是打羽球、慢跑和走山,但每次去运动都有一些体悟,像是宇宙要提醒我关于生活的道理。运动身体的同时也能运动脑袋,感受到的就写下来吧,可能以后可以集合成“关于慢跑的100件事”之类的呢。

我今天的跑步目标是跑10圈大湖,不过跑到第4圈时,我就想说今天要不要偷懒啊,还差那么多圈。结果还是坚持到第9圈,坚持的方法不新鲜,大概很多长跑者都用过,就是-----"我要跑到那边"短程目标累计法

有远大目标是好的, 比如我今天要跑10圈。可是,有时候目标太大自己都會被吓到,一直问怎么还沒到? 差那么多才到10圈喔。这时候如果不把10圈看作终点,而是只把前面10米20米当作目标,就比较容易了。我一边跑一边跟自己说“我要到前面的电灯柱”,过了后就说“我要到前面的长椅”,过了以后又说“我要跑到前面那个小女孩那里”......就这样从一个点到下一点,不知不觉跑了9圈。

我想,宇宙要告诉我在生活中有远程目标是好的,但不要因为太遥远而手足无措,甚至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而害怕了。就像跑步的目标一样,定下心来,从眼前看到的,能力所及的,想到的事情开始做起,一个接一个的完成,慢慢就可以跟当初看不到的还没想像到的事情连接起来,完成浩大工程。

宇宙说,不要怕,看着前面,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慢慢来。

23 April, 2011

不经一番酸筋骨,哪来一片宁静湖






**点击图片可以看到大张一点点,清晰一点点。


1. 我在运动场上,虽然不是那种很厉害的人,但算是有运动细胞,不是“姐手姐脚” 打球会躲球的人。

2. 我喜欢流汗,只是要多多练习怎样满身大汗还要美美的样子,一点都不狼狈。很难。不是美女真的很难。

3. 上个礼拜第一次去Taman Melawati的Bukit Taboh (Tabur),真的要手脚并用“爬”山,有成就感。

4. 登这座山挺危险,很多地方都在悬崖边,第一次爬这山一定要有“导游”带路。

5. 我们的“导游”对这座山很熟悉,好像在平地走路那样,在危险的悬崖边石块“DoReMi”跳几步就过去了。太危险他不让我们挑战的地方,我们就绕路走了。

6. 我穿错跑步鞋去登山,鞋子有些损坏,心痛。

7. 从半山checkpoint看到山脚那片倒影清晰的湖,啊,好像某个puzzle的风景啊。

8. 这么辛苦登山为了什么?不知道哦。不过看到这片宁静的湖,好像觉得什么都值得了。

9. 下次一定要带便当热茶上山慢慢叹。

10. 登山的体力过程常常是刚开始辛苦喘息,后来就越走越顺不想停下来。很多事情大概都是这样。

11. 虽然只是登了一座小山,我却想起那个《127小时》的男主角,大概明白那种面对跨越峻险地形兴奋比害怕多的心情,征服一座又一座山头,断了手臂还要继续登山探险的瘾。

12. 如果不是有瘾,也不会在将近1小时淋着雨下山淋到我的脸都皱掉之后,我还会想下次一定还要上山。

13. 未雨绸缪这个小学就学会的成语,还是在登山之前把它给忘了。学来做什么?应该用在生活中时又不记得!


14 April, 2011

怎样数自己跑了多少圈?


在固定轨道如操场,篮球场,羽球场,公园等可以算出圈数的地方跑步,一般人应该也会像我一样,自己先找个起点,再跑回起点时就算一圈,所以自己可一边跑一边算自己跑了几圈。

不知道一般人会在心里怎么算这个圈数呢?

以前,我在跑第2圈时,心里想着:我跑了1圈,再跑到起点就算2圈。

昨天,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改变心里的算法。跑第2圈时,我心里想:我在跑着第2圈,再跑到起点就完成第2圈,迈向第3圈。

结果我越跑越开心,虽然很累,却还想继续跑。昨天我绕着一个大湖跑,一圈约有500M,我的目标是跑10圈。最后天色太暗,放弃了,我跑了9圈,不过还算是跑同一个地方以来,跑得最多圈数的一次。

越跑越开心,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体验到当下算圈数的方法的确跟以往不同,更有推动力。以前我在跑第2圈时,心里不时重复的是:我跑了1圈,我跑了1圈。心里一直记着1这个数字。

昨天我在跑同样的圈数时,心里一直重复的却是:我在跑着第2圈,我在完成第2圈的路上。心里出现的数字是2,完全没有想到1这个数字。

因为心里的2,让我把自己的进度“推前”了,越跑越有信心。

不过,我认为主要帮助我的是另外一个踏实的信念。

看过《秘密》相关书籍的人,一定对一个说法有印象。大意是我们在设定目标后,不要觉得这目标很遥远,而要告诉自己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迈向这个目标的路上。比如准备师训面试的人,不是焦虑,而是开心的想:我已经在“成为老师”的路上了。其他想自己开一家咖啡店,想把韩语说得流利,想要成为专业摄影师,想成为医生等等的人,一定也会遇到种种难题或焦虑,他们也同样可以想着:我现在经历的一切,让我正走在成为XX的路上。

我觉得这个信念,是让人感受自己已经拥有那件事物,想象自己已经成为自己要成为的人。重点是感受到自己已经“在路上”,而不是没有进度看不到目标。

这样“在路上”的说法不难理解,但要放在一个人生目标上去感觉,也不是那么实实在在地体验到那种感受。

我昨天在跑第2圈时,脑袋很自然,一直重复:我正在完成第2圈的路上。

我的身体和意识都在真正感受着这个事实。我正在向前跑,我知道我真的在第2圈的“路上”,只要我继续跑到终点,我就达到及完成“第2圈”的目标了。

跑着跑着,我突然就感受到脑袋中这种自己蹦出来的信念,跟《秘密》中“在路上”的信念方法是同样的。我很开心自己是在这样“身体力行”的情况下,强烈踏实地感受它。

我要记着“我正在完成第2圈的路上”这感觉。所有事情,只要开始,只要踏出那一步,即使是小步小步的,喘息着,我们都已经在完成它的路上了。

最重要是要选一条路,开始跑。


13 April, 2011

Bukit Gasing的陡坡说


之前的体能训练,都是跑跑步机或公园,大多数是平地。上个周日,我第一次去走PJ的Bukit Gasing。原本以为只是轻松走山,没想到还是有“爬”的部分。

那里有一段陡坡路,都是不规则的大石黄土组成,陡斜度大约有60度左右。我在下坡时还要小心翼翼地,看着迎面上坡的人那么辛苦,心想还好朋友带我走的路径是反方向的,不然真要命。

下完坡后,朋友说我们要为爬神山准备,所以要“专攻”特别陡的地形。所谓“专攻”就是要在这段陡坡上坡下坡来回好几回才行。

OH!我不敢把刚才看到别人上坡时,我心里的“幸灾乐祸”告诉他们。呼。往上爬真的考验脚力心力气力,我开始回想上次爬神山时,开始上山不久就是这种感觉:“我真的可以到终点吗?我为什么要来这里?我很累啊~”

累了可以休息,但不能一直停留,只能往前。就这样,这段坡路大概让我爬了15-20分钟吧。好不容易到平地。朋友说还要再训练,要再下坡再上来。

啊。我先冷静一下。原本打算休息,却发现休息就会有很多蚊子叮我。算了。应该是蚊子叫我再去动一动。

于是我又下坡上坡了一次,同样辛苦,算交了功课。在回途中,大多数是平地,就算是陡坡也是简单短暂的,不觉得辛苦了。我还用跑的呢。

跑着跑着,我在想:“ 我刚才在大坡路的时候明明就是很懊恼,很后悔来,觉得很难熬的啊?为什么现在可以这么轻松地在山里跑了?”

原来陡坡要提醒我这些。

在人生中遇到低潮时,只有自己可以抱着自己哭时,就像刚才爬陡坡的感觉而已。无力,累,不知道怎么办,觉得没有尽头,觉得自己会死在那个山头,这样大口吸气地一直往上爬,再辛苦还是继续爬.........然后........就过去了,我就跑着了。

在困难的当下总会以为自己熬不到,熬不到那个山头,而事实是这一切都会过去,辛苦都会过去。

爬过了那个山头,觉得自己的体能又增加了,经历又丰富了,值得了。这时心里不再埋怨和害怕,反而开始想念刚才那种痛苦,还会满足地笑起来:)

11 April, 2011

这一片,那一片


经过同一棵树,还是一样的叶子,一样的花儿;

虽然看起来一模一样,但它们又都不一样了。

今年的叶子,已经不是去年那一片,

今年的花儿,已经不是去年那一朵。

别感叹,有什么好感叹,

应感受万物变化之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