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April, 2011

为什么我不敢写了


我最近在想一件事。

从念中学开始,我很爱写周记,在高中时跟班主任很投缘,甚至周记还会当日记般写得很频密。一直到念学院念大学,还是会写写blog,也写得很开心,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遍及抒发出来的满足感。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很少写了。也不太敢写。为什么?

前阵子,在TED看了一支短片,才让我醒悟为什么我越来越不敢写了。(突然找不到短片链接)

那支短片的主要演讲内容,提醒我们,在大部分的学校教育机制中,尤其东方国家的教学,我们被灌输的学习模式是:“这个是对的答案。” 解数学题时,想知道对的答案是什么多过如何解题。读作文回答问题时,也总有一个对的答案才有分数。我们在学校的学习习惯中,就是一直找出“对的答案”才有分数,所以我们觉得“错的答案”是可怕的,是没有分数的。

可能很多人被这种思考模式影响了自己一生的习惯和行为而不自知。比如,对身边人事物的看法常常只有对和错,而不能有其他的视野;对一些人极度敬畏崇拜,仿佛只有在他身上才能找到“对的答案”,对自己的想法很没信心。

我想,我后来越来越不敢写,多多少少因为这个原因。比如,看到很多厉害的人写电影分享、音乐分享写得深入有理、精彩绝伦时,就很怕自己写得东西太肤浅而放弃记录自己的心情想法。我很怕自己写的东西是“错的”,好像这世界上只有唯一一个“对的”答案。

事实上,很多事情可以有多个答案,比如同一部电影可以有人觉得很好看,也可以有人觉得很烂,可以了解为什么对方会这么想,但不需要因为别人跟自己的想法相反时就显得很焦虑,然后在想“到底哪个想法才是对的?”。

每个人最后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并不是人在开始思考之前,就预先准备了一个“很棒很见得人的答案”,才开始思考;而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才慢慢建构脉络,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答案。也可以说,我不是要等到自己成为一个很棒很成熟的人,才有资格思考及分享;而是我愿意面对自己的不成熟,愿意去思考及分享,才能慢慢变成一个成熟的人。

给我自己和不敢书写的人:不要太在意写得好或不好的事情。尝试在文字上书写就是思考的开始,只仰望别人的光环而不敢自己来书写,就像不敢用自己的脑袋想事情,不敢找自己的答案,马上跳到了“那看起来不错的答案”。但是,这世界上永远都不只有唯一一个答案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