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November, 2011

月樹下


木板椅子坐得我屁股疼  卻還是坐了4個小時
同時間
一桌是學院生   另一桌是影視節目製作團隊
空間太寧靜  隔壁座對話就顯吵
我帶上耳機  李欣芸帶我去草山
看雜誌  看書  抄書
睏了就趴在桌上小睡   醒來再看再抄寫
一塊蛋糕  添了兩次茶  上了三次廁所

怎樣在鬧市中找一個安身自在的地方
然後自己愛干嘛就干嘛
真難
所以  我就這樣在月樹下渡過了一個安靜下午


06 November, 2011

宇宙滋養我























昨天買了這水瓶,在多個樣式顏色中挑了這最對眼的。
550ml容量小巧易攜帶。
剛才我帶著它跑步,跑完拿著它喝水,感覚特別歡喜溫柔。
才開始細看這上面到底畫了什麼,看了畫和the water cycle字樣後,
頓時感受自己喝的每一口水都是宇宙給我的滋養。
最後,忽然看到你的名字在上頭。
原來是你畫的呀。
對ho,竟然沒認出排著隊的水滴臉。
謝謝你哦,minifanfan )--(
用自己喜歡的水瓶,真的會讓自己很愛喝水呢。

02 November, 2011

塞車其實也沒那麽討厭
























最近,在Facebook看到一個剛從台灣回來不久的朋友,抱怨著上下班塞車之苦。
我們都會想念在台北搭捷運,可看書可睡覺可發呆的不費神通勤方式;
而在這裡有太多捷運/巴士/火車到不了的地方(就算到得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到),
基本上不自己開車哪裏都去不了(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在這裡不自己開車就等於殘廢了)。

我原本也對塞車極致厭惡,上班下班前都要深呼吸,
好像要去打一場讓人筋疲力盡又無可避免的仗那樣。
但幾個月前開始,我對塞車的煩躁減輕許多了。
我之前討厭塞車的原因是因爲塞車很浪費時間,除了聼歌聼電台之外不知道要嘛。
很納悶:難道我的人生就要浪費在塞車嗎?
那就找點事做吧。其實也蠻多事可做的。
我的第一選擇通常是打開手機上Youtube聼姚仁祿老師大小創意的講課,
或在Apps聼香港台灣電台。
網路收訊很差的話,就扭開車上收音機,
聼電台廣告然後模仿練習那些聲音表情,
如果有聽衆call in就練習自己怎麽應對,
或練習怎麽介紹歌曲,
很多時候也逼自己聼英文電台多學英文。

有時候手機在load video,就聼電台。
Load 好一段video我又把電台関掉,聼video上課。
今天也因爲太餓,加上吃漢堡薯條的動作。
其實塞車也是挺忙的。
啊。我還試過塞車塞到動彈不得那種,剛好手邊有簡單的書(不是字體密密麻麻那種),
就拿出來放在駕駛盤上看,當然這要在白天才可以。
我原本以爲自己太過分了,怎知同一時間看到隔壁車駕駛座的小姐,也捧著一本書在看。
哇,頓時覺得馬來西亞的塞車日子把大家善用時間的潛能都逼出來了。

所以,如果不趕時間,塞車不會讓我特別抓狂了。
我也不會覺得這條路特別漫長,或浪費時間,
反正自己有事做,塞著塞著就到了。

27 October, 2011

2011年10月26日隨記


 今天要感恩的人
-  YS。給我這個沒有經驗但有熱忱的門外漢presentation套句九把刀電影的話:我希望我能為這個行業做點什麽,希望大馬這個領域的發展因爲有我而有一些不一樣J
- 哥哥嫂嫂姐姐Esther Christine 陪我看電影。
- KC Team的耐性和包容。
Esther給了髮型師電話,我要理個新頭髮。

今天要讚賞自己:
- 給自己機會相信自己的心。不管別人說吃不吃虧,自己卻很清楚,有些事情就算沒有酬勞,也會非常樂意完全付出。
- 知道自己胖了3kg已經很腫,吃了幾顆甜甜的Popcorn,有定力沒再去理它。
- 有學習走出情緒。不開心的事情,嘗試問自己覺得自己哪裏錯了哪裏沒錯,讓它過去,而不是只在情緒上盤旋。

今天自己的缺點
- 邏輯思考中有盲點,太鑽牛角尖。
- 不容易承認自己的錯誤。
- 知道自己昨天喝了咖啡到今天整24小時睡不了,心情有些亢奮,腦袋有些遲鈍,應該保持沉默多餘發言。

今天的開心事
-  看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不特別懷念青春,只是覺得如果現在還記得那時候的夢想,還有能力還在那條路上,是幸福的。我還記得,我要繼續,我好幸福。

今天接受到的宇宙訊息
- 敢要求就要敢敢接受。如果你不具備,是難以接受的。
- 想要成爲那個人,就先把自己變成那個人!



25 October, 2011

給我平靜

我是一個很容易興奮的人, 尤其遇到好的事情。

有時候太興奮,會忽略很多小細節,或太得意忘形反而沒有把正經事做好。

可能是因為這真的是自己很喜愛的事情,

可能想到很多跟本質無關的事情,

可能......

反正,都要練習。

我要變成沉穩的人。

我最近更加體會,

每個想要變成的自己,都不是突然變成的, 而要練習, 每天都是練習。

現在, 我要練習用真實的平靜, 深沉的智慧, 面對宇宙給我的一切美好!

我才能夠真心的,踏實的回送一份給宇宙的禮物。 



21 October, 2011

今天的第一件好事:
早上醒來check mail,
看到報章副刊主編回復了我的email,說我投的稿件可用。
雖然之前在雜誌或網路媒體寫過些小文章,
不過還是第一次投稿去報社,蠻開心的。
主編淩晨5點51分回信,起得真早。

今天的第二件好事:
突然接到一個廣告配音工作,傍晚去了一趟錄音室。
要亢奮溫馨自信好吃精神還是……
覺得自己還是不能把聲音表情掌握好,磨了很多下。
還是開心,今天終于有一點點開竅了。
有點懂爲什麽自己錄廣東話的聲音比較自在,錄華語的聲音比較壓迫。
嘗試用廣東話的發聲方式錄華語,自然多了。
下次要記住。

今天的第三件好事:
去素菡家串門子,吃小飯喝小酒。
四人客廳,一人玩電腦,一人做功課,二人做小小手工藝閒聊。
靜靜地居家生活真好。

今天的第四件好事:
回家路上做熱心聽衆,打電話給Lucas說雨還在下,
路上看到幾宗車禍,請幫忙提醒大家開車真的要很小心很小心。
後來,又跟他和Suki聊了一下,大喊亂叫了一輪。
Suki說今天突然很想打電話給我,結果我打去了。
對啊,常常這樣。
所以,想到某個人的時候,很大可能他真的也在想著你。

今天的第五件好事:
下午email約的人,回復下周三碰個面。
我想要的機會,終于吸過來了。感恩。
要打起精神來,認真企劃一下。

好,有時候也説不上有什麽事,
就是平平淡淡也感覺很美好,
就是雨從白天下到淩晨還不停也很美好。

19 October, 2011

練習現在就做





煮完面,吃完面,滿足了就想拍拍屁股,
想轉身躺下來看報紙雜誌或干嘛,
自己就會跟自己說:不行,我要現在就做!
於是,忍一忍自己的懶散,逼自己拿起洗碗劑菜瓜布刷一刷,
沖水,馬上把碗洗乾淨。
我相信“現在就做”是要從生活中練習的,把“現在就做”變成習慣。
從強迫自己吃完面馬上洗碗,
希望到有一天,吃了東西不馬上洗碗自己都會渾身不自在。

22 September, 2011

另一個我



認清   再親近的人都是別人  一定是別人
忍耐   除了我   還沒有另一個我



10 May, 2011

自由的心




只要心真正自由

需要开口说的很少很少

而能够做的却扩大成很多很多


为什么说的会变少

因为自由的心  让我不在乎你心里的我是怎样的我

又何须多说什么  争辩什么

微笑带过   就可以节省时间   各自修行


就算你把苹果说成橘子也没关系

因为那是你选择的信仰

有时候看不过眼或为别人担心

是自己习惯性的去承担别人的生命负担

微笑带过  就可以节省时间  各自修行


自由的心  是这样练习的

认真管好自己就很了不起了

相信么

自由的心  能拥有整个世界

04 May, 2011

品牌重新定位


我承認錯誤

承認要重新做品牌定位

人應該拿出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來跟世界接軌  

打交道  交朋友

不然  就是不尊重自己和工作的專業

打錯主打牌  只會讓品牌形象跌入谷底  

打一張對的牌   最有信心  最拿手的牌

才能充分展現品牌的個性和魅力

一切都不遲  別讓一切太遲

切記


28 April, 2011

为什么我不敢写了


我最近在想一件事。

从念中学开始,我很爱写周记,在高中时跟班主任很投缘,甚至周记还会当日记般写得很频密。一直到念学院念大学,还是会写写blog,也写得很开心,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遍及抒发出来的满足感。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很少写了。也不太敢写。为什么?

前阵子,在TED看了一支短片,才让我醒悟为什么我越来越不敢写了。(突然找不到短片链接)

那支短片的主要演讲内容,提醒我们,在大部分的学校教育机制中,尤其东方国家的教学,我们被灌输的学习模式是:“这个是对的答案。” 解数学题时,想知道对的答案是什么多过如何解题。读作文回答问题时,也总有一个对的答案才有分数。我们在学校的学习习惯中,就是一直找出“对的答案”才有分数,所以我们觉得“错的答案”是可怕的,是没有分数的。

可能很多人被这种思考模式影响了自己一生的习惯和行为而不自知。比如,对身边人事物的看法常常只有对和错,而不能有其他的视野;对一些人极度敬畏崇拜,仿佛只有在他身上才能找到“对的答案”,对自己的想法很没信心。

我想,我后来越来越不敢写,多多少少因为这个原因。比如,看到很多厉害的人写电影分享、音乐分享写得深入有理、精彩绝伦时,就很怕自己写得东西太肤浅而放弃记录自己的心情想法。我很怕自己写的东西是“错的”,好像这世界上只有唯一一个“对的”答案。

事实上,很多事情可以有多个答案,比如同一部电影可以有人觉得很好看,也可以有人觉得很烂,可以了解为什么对方会这么想,但不需要因为别人跟自己的想法相反时就显得很焦虑,然后在想“到底哪个想法才是对的?”。

每个人最后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并不是人在开始思考之前,就预先准备了一个“很棒很见得人的答案”,才开始思考;而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才慢慢建构脉络,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答案。也可以说,我不是要等到自己成为一个很棒很成熟的人,才有资格思考及分享;而是我愿意面对自己的不成熟,愿意去思考及分享,才能慢慢变成一个成熟的人。

给我自己和不敢书写的人:不要太在意写得好或不好的事情。尝试在文字上书写就是思考的开始,只仰望别人的光环而不敢自己来书写,就像不敢用自己的脑袋想事情,不敢找自己的答案,马上跳到了“那看起来不错的答案”。但是,这世界上永远都不只有唯一一个答案啊。

收多少钱就做多少事?


我发现啊,在现实社会中,

我常常被灌输 “收多少钱就做多少事” 的观念,

如果多做了通常就会被认为笨被认为吃亏了。

是没错啦,有时候站稳立场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

但这不是绝对的。

在没有造成自己重大损伤的前提下,与其双方僵持不动,不能妥协,

倒不如在心里跟自己玩个游戏,

游戏的目标是:好,我要让你觉得我物超所值!

物超所值到你都不好意思。

出来混啊,本来就是要互相帮忙,

别人欠我,总比我欠人家好。


27 April, 2011

慢跑要告诉我的事真多 - “我要跑到那边”


我目前所做的运动,只是打羽球、慢跑和走山,但每次去运动都有一些体悟,像是宇宙要提醒我关于生活的道理。运动身体的同时也能运动脑袋,感受到的就写下来吧,可能以后可以集合成“关于慢跑的100件事”之类的呢。

我今天的跑步目标是跑10圈大湖,不过跑到第4圈时,我就想说今天要不要偷懒啊,还差那么多圈。结果还是坚持到第9圈,坚持的方法不新鲜,大概很多长跑者都用过,就是-----"我要跑到那边"短程目标累计法

有远大目标是好的, 比如我今天要跑10圈。可是,有时候目标太大自己都會被吓到,一直问怎么还沒到? 差那么多才到10圈喔。这时候如果不把10圈看作终点,而是只把前面10米20米当作目标,就比较容易了。我一边跑一边跟自己说“我要到前面的电灯柱”,过了后就说“我要到前面的长椅”,过了以后又说“我要跑到前面那个小女孩那里”......就这样从一个点到下一点,不知不觉跑了9圈。

我想,宇宙要告诉我在生活中有远程目标是好的,但不要因为太遥远而手足无措,甚至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而害怕了。就像跑步的目标一样,定下心来,从眼前看到的,能力所及的,想到的事情开始做起,一个接一个的完成,慢慢就可以跟当初看不到的还没想像到的事情连接起来,完成浩大工程。

宇宙说,不要怕,看着前面,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慢慢来。

23 April, 2011

不经一番酸筋骨,哪来一片宁静湖






**点击图片可以看到大张一点点,清晰一点点。


1. 我在运动场上,虽然不是那种很厉害的人,但算是有运动细胞,不是“姐手姐脚” 打球会躲球的人。

2. 我喜欢流汗,只是要多多练习怎样满身大汗还要美美的样子,一点都不狼狈。很难。不是美女真的很难。

3. 上个礼拜第一次去Taman Melawati的Bukit Taboh (Tabur),真的要手脚并用“爬”山,有成就感。

4. 登这座山挺危险,很多地方都在悬崖边,第一次爬这山一定要有“导游”带路。

5. 我们的“导游”对这座山很熟悉,好像在平地走路那样,在危险的悬崖边石块“DoReMi”跳几步就过去了。太危险他不让我们挑战的地方,我们就绕路走了。

6. 我穿错跑步鞋去登山,鞋子有些损坏,心痛。

7. 从半山checkpoint看到山脚那片倒影清晰的湖,啊,好像某个puzzle的风景啊。

8. 这么辛苦登山为了什么?不知道哦。不过看到这片宁静的湖,好像觉得什么都值得了。

9. 下次一定要带便当热茶上山慢慢叹。

10. 登山的体力过程常常是刚开始辛苦喘息,后来就越走越顺不想停下来。很多事情大概都是这样。

11. 虽然只是登了一座小山,我却想起那个《127小时》的男主角,大概明白那种面对跨越峻险地形兴奋比害怕多的心情,征服一座又一座山头,断了手臂还要继续登山探险的瘾。

12. 如果不是有瘾,也不会在将近1小时淋着雨下山淋到我的脸都皱掉之后,我还会想下次一定还要上山。

13. 未雨绸缪这个小学就学会的成语,还是在登山之前把它给忘了。学来做什么?应该用在生活中时又不记得!


14 April, 2011

怎样数自己跑了多少圈?


在固定轨道如操场,篮球场,羽球场,公园等可以算出圈数的地方跑步,一般人应该也会像我一样,自己先找个起点,再跑回起点时就算一圈,所以自己可一边跑一边算自己跑了几圈。

不知道一般人会在心里怎么算这个圈数呢?

以前,我在跑第2圈时,心里想着:我跑了1圈,再跑到起点就算2圈。

昨天,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改变心里的算法。跑第2圈时,我心里想:我在跑着第2圈,再跑到起点就完成第2圈,迈向第3圈。

结果我越跑越开心,虽然很累,却还想继续跑。昨天我绕着一个大湖跑,一圈约有500M,我的目标是跑10圈。最后天色太暗,放弃了,我跑了9圈,不过还算是跑同一个地方以来,跑得最多圈数的一次。

越跑越开心,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体验到当下算圈数的方法的确跟以往不同,更有推动力。以前我在跑第2圈时,心里不时重复的是:我跑了1圈,我跑了1圈。心里一直记着1这个数字。

昨天我在跑同样的圈数时,心里一直重复的却是:我在跑着第2圈,我在完成第2圈的路上。心里出现的数字是2,完全没有想到1这个数字。

因为心里的2,让我把自己的进度“推前”了,越跑越有信心。

不过,我认为主要帮助我的是另外一个踏实的信念。

看过《秘密》相关书籍的人,一定对一个说法有印象。大意是我们在设定目标后,不要觉得这目标很遥远,而要告诉自己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在迈向这个目标的路上。比如准备师训面试的人,不是焦虑,而是开心的想:我已经在“成为老师”的路上了。其他想自己开一家咖啡店,想把韩语说得流利,想要成为专业摄影师,想成为医生等等的人,一定也会遇到种种难题或焦虑,他们也同样可以想着:我现在经历的一切,让我正走在成为XX的路上。

我觉得这个信念,是让人感受自己已经拥有那件事物,想象自己已经成为自己要成为的人。重点是感受到自己已经“在路上”,而不是没有进度看不到目标。

这样“在路上”的说法不难理解,但要放在一个人生目标上去感觉,也不是那么实实在在地体验到那种感受。

我昨天在跑第2圈时,脑袋很自然,一直重复:我正在完成第2圈的路上。

我的身体和意识都在真正感受着这个事实。我正在向前跑,我知道我真的在第2圈的“路上”,只要我继续跑到终点,我就达到及完成“第2圈”的目标了。

跑着跑着,我突然就感受到脑袋中这种自己蹦出来的信念,跟《秘密》中“在路上”的信念方法是同样的。我很开心自己是在这样“身体力行”的情况下,强烈踏实地感受它。

我要记着“我正在完成第2圈的路上”这感觉。所有事情,只要开始,只要踏出那一步,即使是小步小步的,喘息着,我们都已经在完成它的路上了。

最重要是要选一条路,开始跑。


13 April, 2011

Bukit Gasing的陡坡说


之前的体能训练,都是跑跑步机或公园,大多数是平地。上个周日,我第一次去走PJ的Bukit Gasing。原本以为只是轻松走山,没想到还是有“爬”的部分。

那里有一段陡坡路,都是不规则的大石黄土组成,陡斜度大约有60度左右。我在下坡时还要小心翼翼地,看着迎面上坡的人那么辛苦,心想还好朋友带我走的路径是反方向的,不然真要命。

下完坡后,朋友说我们要为爬神山准备,所以要“专攻”特别陡的地形。所谓“专攻”就是要在这段陡坡上坡下坡来回好几回才行。

OH!我不敢把刚才看到别人上坡时,我心里的“幸灾乐祸”告诉他们。呼。往上爬真的考验脚力心力气力,我开始回想上次爬神山时,开始上山不久就是这种感觉:“我真的可以到终点吗?我为什么要来这里?我很累啊~”

累了可以休息,但不能一直停留,只能往前。就这样,这段坡路大概让我爬了15-20分钟吧。好不容易到平地。朋友说还要再训练,要再下坡再上来。

啊。我先冷静一下。原本打算休息,却发现休息就会有很多蚊子叮我。算了。应该是蚊子叫我再去动一动。

于是我又下坡上坡了一次,同样辛苦,算交了功课。在回途中,大多数是平地,就算是陡坡也是简单短暂的,不觉得辛苦了。我还用跑的呢。

跑着跑着,我在想:“ 我刚才在大坡路的时候明明就是很懊恼,很后悔来,觉得很难熬的啊?为什么现在可以这么轻松地在山里跑了?”

原来陡坡要提醒我这些。

在人生中遇到低潮时,只有自己可以抱着自己哭时,就像刚才爬陡坡的感觉而已。无力,累,不知道怎么办,觉得没有尽头,觉得自己会死在那个山头,这样大口吸气地一直往上爬,再辛苦还是继续爬.........然后........就过去了,我就跑着了。

在困难的当下总会以为自己熬不到,熬不到那个山头,而事实是这一切都会过去,辛苦都会过去。

爬过了那个山头,觉得自己的体能又增加了,经历又丰富了,值得了。这时心里不再埋怨和害怕,反而开始想念刚才那种痛苦,还会满足地笑起来:)

11 April, 2011

这一片,那一片


经过同一棵树,还是一样的叶子,一样的花儿;

虽然看起来一模一样,但它们又都不一样了。

今年的叶子,已经不是去年那一片,

今年的花儿,已经不是去年那一朵。

别感叹,有什么好感叹,

应感受万物变化之喜悦。

23 March, 2011

跳起来!



我决心挑战智慧的墙。跳起来!

18 March, 2011

我必须写


刚刚一口气上载了之前在其他地方写的部分文字,

不是觉得写得特别好,只想说有些痕迹还是要留下来。

我知道自己不是个文笔好的人,

但我喜欢,也尝试用文字去记录自己的感受,

我必须写。

我不是个可以凭空在脑袋中思考的人,

我必须写。

我想逼自己想事情脑袋不要生锈,

我必须写。

我还有那么多中文字不懂得用或念,

我必须写。

我想观察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我必须写。

我想监督时光流逝的同时,智慧有没有好好地增长,

我必须写。

学习说话到底是虚假还是真诚?




书名: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年5月

看这本书时我很辛苦。辛苦是在于这本书是跟朋友借的,我不能习惯性地在书中折页,用荧光笔画重点。但是看这书,想要画下的重点或精句真的很多,我忍得很辛苦。

为什么我想要看这本书

1. 我从小到大说话都很直接,遇到僵局时非要挖出别人的肚肠说个明白才甘心。我的解决方法就是直接,后来发现我或许不是特别勇敢,只是找不到其他方法。怎样学习不违背自己的良心说话,但又不伤人呢?

2. 我的工作跟说话有关嘛,多看看一位成功名人分享的说话之道,一定有所帮助。

3. 身边的朋友都在推荐这本书,当然也要跟进一下才有话题聊罗。

 

这本书算是实用的。

在新认识朋友、跟好朋友相处、跟同事相处、做节目访谈等都能派上用场。比如: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很害怕聊天话题卡着、被嫌弃说话太肤浅、说了不该说的话搞冷场子等,这都是有方法避免和解决的,而且书中的举的例子幽默贴切

2. 有些人回答问题很简短,比如“嗯啊”,“对啊”。如果在日常生活没关系,如果在做节目访谈就很窘。康永大哥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把问题问得具体一点,如把“聊聊你印象深刻的国家?”改成“你旅行的时候会乱买东西吗?”

3. 一般访谈入门法都会指导说不要问“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因为对方只要回答是不是就结束话题了。但康永大哥觉得就是要先问这些“是不是”的问题来锁定要聊的范围,才能深入问下去。

其他包括遇到滥好人、烂话题、找人帮忙、约会别人等等生活上常常出现的情景,《蔡康永的说话之道》都有很好玩的实例教学。



还有什么咧:
1. 虽然这本书很实用,但这毕竟是“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他或许真的有80巴仙以上实用,却不是百分之百。毕竟台湾和马来西亚的民情不同,台湾人学习了蛮多日本人的礼仪文化,如果你把书中所有说话字句套入运用,可能会让人觉得礼节太多,不诚恳或造作的感觉。
(比如你在马来西亚如果听到日剧常出现的对白“前辈,拜托您了!”加90度弯腰,可能会翻白眼鸡皮疙瘩想打他。)

2. 练习。如果这本书当作工具书看待,就需要练习。为什么总是觉得看了书不一定用得上,因为没有练习书中所说的方法。每一个章节方法,可以每天自己做生活实验来练习,才能变成自己的说话之道:)

看完这本书,我不觉得学习说话之道是一种虚假,反而是因为真诚地在乎对方而想把话说好。

把话说好,人家就会觉得这人好说话,接下来的话就好说了。

应该是这这样吧。

我也要长出这双翅膀。


《值得》




书名:值得
作者:郑秀文
出版社:明报周刊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为什么我想看这本书?
真的感觉郑秀文休息了好久。她到底做了什么?之前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她坦承自己患上忧郁症,但是凭着意志力康复了。我想看她这个过程的记录。

 

看这本书的惊喜?
我惊讶发现原来郑秀文会画画,而且文笔很好。这是听她唱歌或看她演戏中,不会发现的她。再来,她的记忆力很好,她非常仔细地描写这几年很多当下的感受,她非常诚实面对自己和众人。好好面对自己,是说容易做很难的事情。

 

看完这本书,我想……
很多时候接到听众朋友们情绪低落,挫折,郁闷的电话或SMS, 当然很开心他们愿意打电话来,说出来,而我们或许给了暂时的慰籍。但是,最终的答案,一定不是在外面,一定要往自己的心里找到解药,要内求不是外求。像Sammi失去任何能量时,她用看书画画写文章来治疗自己。也就是承认自己,真正面对自己,才能痊愈。

 

抄一些书中她写的话:
1. 谁都不爱苦难,谁都不想碰上逆风巨浪,但偏偏生命就是如此充满起承转合,这就是有趣的地方。
2. 人在顺境时活好自己不难,在逆境时仍昂然活好自己,才是真正功夫。
3. 当你有了梦想,抚心自问:“你肯为梦想牺牲到哪个程度?”
4. 最令我醒觉,手持一个数万元的高级手袋,并没有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生活该有更高价值的追求。

 

生命中所有必须经历的痛苦和折磨,必然“值得”,
或者未必一定要强求璀璨花朵,只长出坚韧小草也须感恩。
或什么都没有开出,只给我们最重要的领悟,也该感恩。

《爱是永恒当所爱是你?!?!》



 书名:爱是永恒当所爱是你?!?!
作者:卓韵芝
出版社: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年2月

最近在看的香港书,是上次去香港,在机场离境前买的。而这本书吸引我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的原因,当然就是它的书名了。张学友《爱是永恒》中的这句歌词“爱是永恒当所爱是你”应该是很浪漫甜蜜的,她却用“?!?!”来质疑它?

的确,我“爱”你不代表我“懂得爱”你,如果“不懂得爱”你,又怎么会“爱是永恒”呢?她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作者曾从事电台工作十年,也做文字,编剧,导演工作,可能阅人细腻,能把大部分爱情男女会面对的大小问题病症摊开来肢解分析,可以说她是理性分析再感性恋爱。你会不会埋怨他/她在约会的时候总是迟到、你现在SMS给他/她已不知道要聊什么、你看不顺眼他/她的某个缺点却总是投诉无效、对方总是不信任你、你不知道自己面对恋爱对象为何总会装小baby的声音说话…….想知道为什么或怎么解决某些问题吗?

在这当中,我最喜欢的那篇是“最浪漫的话”。真的,很多男孩可能永远都不知道,最能吸引一个女生喜欢上你的,不是“我爱你一生一世”或自己有多浪漫,而是你用心生活的一些细节和感受,让人觉得你是个有带着“心”生活的人。书中举例太长了,要自己去翻看才明白。

有时候,我们对某人的“感觉淡了”,因为我们缺少了恋爱的创意灵感,而这本书或许会对你的恋爱灵感所有激发;有时候,我们对某人“放不开”,因为我们缺少了恋爱的宽阔心胸,而这本书对或许可以帮你再把胸襟撑宽。

这本书不只适合恋爱中、想恋爱、准备恋爱、在恋爱中已伤人被伤的人看;在职场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自觉难以应付的异性同事,而这本书或许也可以帮助我们跟他们相处得比较融洽。毕竟,我们都要学会“懂得爱”身边的人啊。

《我爱故我在》



书名:我爱故我在
作者:陶晶莹
出版社:圆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我会找这本书来看的原因:

1. 作者是陶晶莹。

2. 一个在综艺节目总是充满急智幽默,甚得观众心的人;
在爱情中又有让人羡慕帅气疼爱她的老公、可爱的孩子,
她写了一本书叫《我爱故我在》。
她到底对爱有怎样的体悟,才让她仿佛有用不完的活力去生活?

3. 我也想知道,爱是什么。

 

有时候在节目call in中,会听到一些朋友在爱情中的不知所措、心甘情愿自残自怜、或伤心欲断肠等的心情。
或许我们也曾毫无自尊地跪地或熊抱已不属于我们的人留下,那又怎样?
那些感觉绝对是真实的,就哭吧。
但是,我们一天跳不出来看自己的故事,也就永远困在那小小的格局中继续悲伤。
来看40岁的陶子,写爱,或许就能让你看到更宽阔的生命格局。
在这本书里,看到:
陶子怎么跟大部分女人一样,探讨着自己为什么要结婚生小孩的疑惑。
两次生小孩自然产的过程和痛苦,让她终于明白已经离开她的妈妈的心情。
你可以怎么自在地活在20岁、30岁、40岁的数字下。
那些她看过的,像电影、像连续剧、像小说般的关于男人女人的故事,让她想到什么。

 

她说,读完它,你会变得很弱,也会变得更强。
对我而言,
变得弱,是因为发现爱就是那么让人无力和无法掌控。
变得更强,是因为在无法掌控当中,只要掌控我自己,我就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了
人生的时间有限,虽然很多事情我都觉得自己体验过才算数,
但偶尔听听别人的故事,省下掉进洞里再爬出来的时间,也不错啊。
最重要的是,不管我们活到几岁,被伤过几次,都不要放弃 - - 相信爱。
 

我一直想起萧敬腾那首歌中最后一句歌词,很是心疼:
祝福愛情的信徒,那善男信女,別太辛苦。

《再苦也要去旅行》




书名:再苦也要去旅行
作者:黄爱琳
出版社:国际运通地图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91
     

       我可以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风景,一个人……但没有办法在陌生的地方一个人睡觉。所以,我没有办法一个人旅行。
        不能一个人旅行的我,看着一个女生一个人长期旅行的故事。她在九寨沟感受到生活的福气在昆明上“大号”要被罚50在敦煌沙漠走了6个小时脚酸却很满足在比尔凯克坐着降落伞第一次在天空飞行就从空中掉下来在红海用咸咸的自来水煮饭……
        有人觉得旅行就是要好好的享受高级的服务,而不了解背包客的旅程这么苦,到底他们在享受些什么?他们觉得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或许你会在这本书中了解到。


       而看这本旅行书,让我有了一些体悟:

1.   旅行是治疗牵挂最好的方法
在旅途中,父亲来到她的梦中跟她告别,她崩溃了。她可以立刻中断旅途回马奔丧,但她没有。可以想像亲朋戚友都会说她不孝,竟然不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什么她不回去。最后,她在沙哈拉沙漠的长跑活动中得到体悟,解放了自己的愧疚伤痛。所谓的牵挂和孝顺,不是做给别人看,心里知道就好。


2. 随性是因为有完全准备
今天就在湖边扎营明天就到别的城市走走……总觉得背包客可以随心所欲,随时都可以走到哪儿吃到哪儿住到哪儿。我认为他们可以这么随性,是因为他们的背包很像小叮当百宝袋那样,带了各种如小型滤水器煮水器帐篷睡袋干粮等等齐全的用品……不管是在旅行还是生活中,做事情随性的筹码是你已经有完全准备的前提,而不是两手空空脑袋空空地胡乱随性,那种随性会让自己死在街头的成分比较多。


3. 人生中的预期和不预期
虽然没有跟团,但背包客还是会规划一下自己的行程要在某地地方停留几天等。在这本书当中,发生了一些她意料之外的事,如:拿不到visa在某个地方掉了钱包搭错车10天没得洗澡提款卡在国外不能使用而自己身上只有2美元父亲过世了……遇到这些事情的当下的确会有懊恼或震惊等负面情绪,但后来发现在旅行和人生当中,总是会有些预期以外的事来考验我们,而我们对这些预料之外的事情忍耐力和应对力高吗?



4. 相遇是偶然,分开是必然
一个人出发的旅程,或在guesthouse跟世界各地的背包客相遇,偶尔在路上认识同伴一起走一段路,但最后还是要分开旅行。这也很像我们平常的生活中,跟同学同事家人朋友等都是这样,有人上车走入你的生活,有人下车离开你的生命,可能还会不期而遇,可能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认清这个事实,就认清了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能够掌控自己要往哪里去。


    自己没有办法这样长期旅行,看了这本书就好像走了好几个国家,下次有机会去的话也可以参考她的经验。再来,看着她在国外一关又一关地克服了各种困难,也会给我们的生活一些鼓励和打气。

    这本书的旅程还没写完,但去到爱琳的网站,发现这位马来西亚女生,目前已经定居韩国济州岛,做着她梦想中的事情,开了一间很有特色的guesthouse。再回想她在这本书的旅途中为什么这么苦也要继续旅行,或许就是要逼着自己在人生中,再苦再多不可能,也要去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她做到了,我们呢?


《做自己和别人生命中的天使》



书名:做自己和别人生命中的天使
作者:严长寿
出版社:宝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5/5/2008

最见血的毕业典礼致词
最近很多大学和学院的同学毕业了,在毕业典礼上,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跟同学聊天拍照?大家一起狂把四方帽往上空丢?收花收到手软的开心?你在高兴什么?
还是台上的演讲嘉宾说,“从明天开始,你们之中会有一半的人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甚至社会上根本没有属于你的工作机会。你会认为过去在学校所学的都是无意义的投资……”有别于那些只会说恭喜同学毕业成为国家栋梁bla bla bla的话,严长寿先生太直率太有意思了!

乱找工作是一种荒唐
2002年我从学院毕业以后,寄了一些求职信到电台、杂志社都没有回应。
后来就开始翻报纸“乱找”工作,心想有工作就做,先应付家人的催促。于是我去应征当普通秘书、做了一个礼拜翻报纸看到电话就乱打去问人家要不要学英文的补习招生员、去听了半天课的理财投资人员……那段时间,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什么不适合自己,乱找工作,是一种可耻的荒唐行为。

不感动自己永远没有办法感动别人
很高兴我的想法跟严长寿先生在这本书写的相近,他说:“你在学校所学的,不是一个所谓谋生的工具,而是一份感动人的工具。”
一碗面不是可不可以赚RM4的问题,是能不能让人吃到正宗asam laksa的味道而感动。
一件衣服不是卖不卖得出去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让买下的人因为穿上它而获得更多美丽和自信。
一个节目不是效果强不强好不好笑的问题,是在效果强搞笑后你留下些什么给观众听众。
如果你的这份“工具”不曾感动你自己,你有办法感动其他人吗?
为什么有些店可以让人排长龙,有些店则让苍蝇排长龙?他们的产品有感动自己吗?

我能够为这个世界做什么
“我很期待你的创作,期待你在比赛结束后,有机会发自己的个人专辑时,你可以为华人音乐带来什么?”这是在台湾《超级星光大道》中,袁惟仁对徐佳莹说过的话。
不管是小贩,艺术家,医生,艺人……你会不会问“你能够送一份怎样的礼物给这个世界?”
每个行业都可以有自己的使命感,而不只是一份工作。
这样的想法说出来,别人可能会哈哈大笑或白眼或说你假伟大或说你老土,但我确定它真实热切地被需要着。
使命感,不是在什么风云人物身上,是在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身上。
所以2008年从台湾毕业回来,我发誓我不要再像2002年那样乱找工作。

做自己和别人生命中的天使
“为什么人要工作?”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这是一本从第一页“序”到最后一页“结语”都让人感动的书,适合正在念书的你,刚毕业的你,或者已经工作好几年对工作感到厌烦的你。
找回我们的热忱,做自己和别人生命中的天使。

《人生拍卖会》



书名:人生拍卖会
作者:深雪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4
  
印象中的深雪写故事喜欢走神秘魔幻路线,而她的魔幻故事并不虚无缥缈,
反而总有办法跟大部分人的现实人生际遇连接起来而让人有所顿悟。
看到《人生拍卖会》这么让人想象的书名,已经期待感受她的魔幻力量。

怎样的人生会被拍卖?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念头:“如果我是XXX就好了!”“多么希望自己可以成为XXX!”
如书名,在人生拍卖会真的有很多别人的人生被拍卖着。
如果成功抢买到别人的人生,你可以马上投入那人的生活方式,完完全全地做他或她。
怎么样地人生会被放在拍卖会上呢?
那些一直想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他们的人生就会被放在拍卖会上等人购买,转个主人再活下去。
但是大部分时候,参加拍卖会的买家却是互相竞标想要买到这些人生,
这些想要放弃掉自己生命,选择轻生的人,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的人生竟然是买家们抢着要的理想人生?!?!
现在对家庭工作爱情人生诸多埋怨的人,如果有一天你的人生被买走了,你会后悔吗?
别人竞相抢购一条自己不想要的生命,不是他们傻,而是这条生命一定是还有好多他自己无法看到,或视之为理所当然而不珍惜,但别人却羡慕得不得了的美好。

有人要买我的人生吗?
看了这本书,我会问自己: 如果我的人生被拍卖, 会不会有人想要竞标?
到时候在拍卖会上,拍卖官是这么形容我目前的人生:“她拥有疼爱她的家人朋友,从小也积极争取自己想做的事,几乎都心想事成。她声音很好听,也很有想法,目前是oneFMDJ, 也是她从小到大最想从事的职业。她可以用她的声音分享所有美好的事情。虽然在爱情中还没有着落,但她是个坦率可爱条件不差的女生,她将来绝对会找到一个爱她适合她的人。这个人生目前底价是…… 马上开始竞标……
突然毛骨悚然:如果有一天我的人生被买走了,怎么办?
这些看起来很平凡但是我相信很多人会抢着要的人生条件,我够珍惜吗?我有好好的活吗?

别人的命比较好吗?
有人买了别人的人生才发现这条命并没有自己想象中完美。
有人的人生被买走了,才懊恼为何自己当初这么不珍惜。
当然,也有人买了别人的人生,承担了这个人生的快乐和不快乐,真的好好地活下去了。
别人的命比较好吗?还是一条命有好的总有不好的,总要好好活下去呢?
就在这本书找出自己的答案吧!
里面的故事太精彩,而我现在心情就悬在半空,因为买书的时候不知道这本书还有下集。
啊。追追追。

《亲爱的安德烈》



书名:亲爱的安德烈
作者:龙应台安德烈
出版社: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71022

龙应台是文人是政治任务是…..不用管这些,她只是一个妈妈。
一个妈妈面对孩子长大了变得陌生了的心碎,一个孩子变成大人的理所当然,坦然去面对,一切都会变好。
安德烈,他爸爸是德国人,妈妈是台湾人。他从小在德国小镇受教育长大,在2006年进入香港大学经济系,精通德语英语中文。
安德烈跟很多年轻人一样,爱玩爱闹爱耍白痴,但是也跟很多同龄的年轻人不一样。有天,他带妈妈龙应台去到咖啡座,说要跟妈妈好好说一件事,神色凝重。龙应台紧张了,这孩子是不是闯了什么大祸。原来,他只想认真地告诉妈妈,“你必须接受你的孩子是个吸烟者。”

东方母亲vs西方儿子
龙应台说小儿子费力普观察以后告诉她,妈妈的东方朋友跟只有10多岁的费力普讲话时,明明是要问他问题,却还是会问妈妈,或看着妈妈,期望妈妈帮孩子回答;而妈妈的西方朋友不管费力普多小,都会很专心地跟他说话,把“小孩”也当作一个“个人”看待。也就是东方人不管孩子多大,都把他们当作“小孩”来对待,而西方人从小就被尊重成一个独立个体。
这样的情况下,龙应台这位东方母亲和两个西方儿子的相处,就变得好玩了。
长期在台湾工作的龙应台,和在德国长大的安德烈,除了距离的问题,也因为东方母亲和西方儿子的思想距离,逐渐发现儿子变成了一个她不认识的陌生人。为了挽救这段关系,她邀请加挑战地要儿子在杂志专栏上跟她赤裸裸地写信对话,想看看孩子在想什么,而有了这本他们互相通信的《亲爱的安德烈》。

接受儿子是个陌生人
信的内容都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细节,或对某些事情的信仰和看法,他们分享道德环保存在的意义喜欢的女生老师的诬赖喜欢的音乐毕业的心情香港生活抽不抽烟等。
比如:
妈:你最同情什么?
儿: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无论是因为贫穷等不自由的原因,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
儿:最近一次你恨不得可以狠狠揍我一顿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妈:对不起,你每次抽烟,我都这么想。我每次都告诉自己,眼前坐着是一个成人,你就得对其他成人一样,你不会去把一个朋友的烟从他嘴里硬拔走。他是成人了,他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不是孩子了,他是“别人”。

面对长大后的母子关系,大部分人是ignore
有想过对我们的爸妈写日记吗?我们当中,有几个人可以跟妈妈有这样的对话?
不用说到像他们在这样在两个国家各自生活而产生距离,平常我们很多人长大以后跟父母的对话,就是他们问你:“吃饱了吗?” “功课做完了吗?” “什么时候加薪水?”的表面对话,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在成年以后再修补这个“爸妈联系学分”,也没有办法再像小时候那样跟爸妈揽头抱颈了,而永远成为两个世界的人。
看这本书,看妈妈和儿子的对话可以坦诚到什么程度。
看这本书,看19-20岁的欧洲年轻人,跟亚洲年轻人为什么这么不一样。

我不怀念


(2009年刊载于《Yeah》杂志)


如果活了这二十多年,没有什么是值得我去怀念的,那我算真的有活过吗?我有呼吸过吗?

可以怀念的事情啊,人啊,当然有很多。

当你在怀念的同时,当下也正在流逝。

最好的最精彩的工作啊,爱情啊,生活啊,人啊,都在前面,不在过去。

非一般Aunty


(2009年刊载于《Yeah》杂志)



Aunty是我们家最不认输的人。一般人以为Aunty如果年轻的时候不会驾车,变成Aunty以后也不会学驾车。这个Aunty平常会留意老公开车的动作,40多岁时终于跑去学驾车,从此以后一个人开车闯荡。

Aunty是我们家最有耐心的人。我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时有下午课,她每天都风雨无阻开车送午餐给我。每天都有我最爱吃的鸡蛋,每天的午餐都是热的。

Aunty是我们家最力大如牛的人。因为她儿女不是很孝顺,很少陪她去巴刹。这个60岁Aunty可以自己一个人去巴剎抬几十公斤的鱼肉菜回来。

Aunty是我们家最好学的人。她会问我这个T字念踢哦?她会问我上网是不是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叫我教她上网。因为她不会打字,我一直还没有买手写板而搁着了,毁灭了Aunty的学习热情。

Aunty是我们家最有斗志的人。60岁还在想钱这种东西能赚多少就多少,自食其力要带小孩赚多多钱。

Aunty是我们家最执著的人。去帮我爸扫墓,我问他要不要买炸鸡拜爸爸, 她说“不要啦!热气啊!”

Aunty是这辈子都在为别人劳碌,心里也很渴望为自己而活的人。

Aunty 啊 Aunty…..

喜欢它。讨厌它


(2009年刊载于《Yeah》杂志)


我喜歡它。
人的记忆并不可靠,曾经跟什么人在一起,发生过什么事,20年以后真的还记得吗?
开心的时刻总是那么快过去,要怎么把那一刻永远留下来呢?
我喜欢它帮我们留着那些留不住的人,时间,感情…..

我不喜欢它。
人手一机的时候,好像每个人都得了拍照焦虑症。
走路拍,吃饭拍,开车拍……一直拍拍拍,
我们以为拍照可以留下那一刻,却没有发现或许自己只是在猛拍照,
并没有真正去感受那些人,那些景,那些物,没有真正地活在当下。
后来,只是靠照片来回想那个根本没有仔细品尝的当下。

很多人只是用相机记录生活,没有用“心”来记录生活。
我呢?你呢?


对《Stage1》周年的印象和想法


(2010年刊载于《Stage》杂志)

每次有新的本地杂志创刊,我都会很兴奋,期待出现多一本可以冲击生活灵感的杂志。而《Stage》满足了我这方面的需求,有次我在餐厅等朋友接近两个小时,就翻看这本杂志,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当下看这本这杂志所激发所有关于工作生活做人等的灵感。

流行音乐电台的节目内容、形式、音乐相差不大,我们用什么特出自己,让听众觉得我们不一样?而Lifestyle杂志的内容也大部分是电影、音乐、专访、娱乐、美食、星座、时尚、美容…..等,要怎样让读者觉得这本杂志不一样?

《Stage》最让我惊艳、最能分辨它跟其他杂志不一样的地方是每期都找星脸路人做封面。这是大胆、好玩、又聪明的做法。

说它大胆,是因为封面对杂志来说非常重要,某程度上还会影响销量,每期都用大家从未看过的路人当封面有点冒险,可见《Stage》对自己的眼光还有团队功力很有信心。

说它好玩,是因为它没有跟其他时尚生活杂志一样用艺人明星作封面,这反而增加了新鲜感和读者的好奇度。而且从每期的封面造型和专题,看得出新新人类跟《Stage》擦出了精彩火花。

说它聪明,是因为它知道它的目标群众在哪里。把目标读者当成主角,将他们拉上《Stage》,就是让这个族群最快注意和接受《Stage》的方法。

这就是我对《Stage》最鲜明的印象。祝1岁的它跟所有大人们一样,就算现实多折磨多累人,也不要忘记心中那个贪玩、善良、充满创意的小王子!

不再出现蛋糕鲜花的双亲节


(2010年刊载于《Stage》杂志)
      
       念中学和小学的时候,看到班上有些同学的爸爸或妈妈已经过世了,刚开始会惊讶,爸爸妈妈不是等我们长很大以后才会慢慢老去离开吗?不是。原来爸爸和妈妈还在我身边,不是理所当然的,原来他们随时都会离开。

       我在节目中,每天晚上都跟听众聊天及欢迎他们分享心情。有时候听到朋友们的心情,说的话,我和 Lucas 经常都在直播室中红了眼眶。我们已经习惯对方在直播室掉眼泪了。

      印象中听众call in 说过这些话:

      “我妈妈现在人在医院,医生说妈妈可能很难渡过这关了。希望大家为她祈祷,也希望妈听到,不要着么贪睡,赶快醒来。你这么辛苦带大我们5个小孩,现在我们都出头了,你却还没有享福就……”

        “我离开家里来到KL工作,才知道想家的感觉。妈妈生日快乐,我爱你。这是我第一次跟她说我爱你。”

        “我想告诉在天上的爸爸,我好想他。现在看到别人叫爸爸,自己没得叫的心情,真的觉得很难受。”

         “我一个在外工作,明天是我的20岁生日,我突然很想念在怡宝的爸妈,很想谢谢他们。我觉得生日要谢谢爸妈而不是为自己庆祝。”

         我爸爸过世了,我们没有再庆祝父亲节。一开始遇到父亲节,当然会难过。但现在却很感恩,因为这一天可以好好地想念他。

        我妈妈呢,是传统的妈妈,对母亲节会有所期待。

       小时候我们会在这天特别买蛋糕送卡片之类的,现在反而不做这些了。

       不是长大了不好意思做这些事情,而是享受平实的生活细节。

就像妈妈常说的,回家吃饭就好了。在母亲节,就像平常那样回家吃饭聊天、陪她逛街乱买个东西、带她去佩副老花眼镜而不用一直拿着放大镜看报纸、帮她预定补牙时间、为她现在热衷的有机饮食习惯买个强力果汁机……

      有一天,我跟妈妈到连锁的“新式茶餐室”吃饭,跟她解释说这就是新式的kopitiam,在这里什么都可以吃到,很多人都喜欢带一家大小来用餐。

     她一边吃着鸡丝河粉,一边埋怨说:“啊,这些我也会煮,贵到死……”

     呵。这些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对白,已是幸福。

     如果有心,每天都是母亲节父亲节。而这些节日的存在,只是用来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份爱,不要忘记长大了也要爸妈排进我们的生活时间表。

做多少算多少


 (2010年刊载于《Stage》杂志)

然后呢?
2009年年底, 大家都涌着去看《2012》和《Avatar》这两部电影, 尤其是《Avatar》,
可能人们都赞赏它们的特效,剧情, 或者要传达的概念太棒了,是一部不能错过的电影。

我当然也喜欢这部电影,但是听到别人说:“《Avatar》很好看你看了没?”, 心里的反弹OS是:“恩, 很好看。然后呢? ” 然后你只是继续赞美电影很好看, 还是为地球做了些什么? 如果只停留在赞美和震撼的阶段, 而不能有所行动, 到底是这部电影的成功还是失败呢? 这该让人振奋还是让人感到悲哀和讽刺呢?

一个人算什么?
关于我们继续破坏地球而产生的后果, 不用在这里说明, 大部分人已经听过千万遍甚至麻木。

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如果不把环保当作什么伟大了不起事情, 而只是把它当作一种生活习惯, 或许就会发现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去贡献这份力量。这当中有很多种方法, 比如想一个很好听有气势没有实际帮助的环保口号等等, 每个人可以就自己的职业或生活习惯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环保方法。

我选择减少使用和循环使用:
1. 打包食物时, 自备便当盒减少使用那埋在地底还会长生不老的保力龙。
2. 凡是可循环回收的纸类塑胶玻璃等, 我都会把它冲洗干净丢在家里的分类袋, 再把它们丢到路边的公共回收箱。

写得简单, 两三行就可写完, 而实际做起来, 的确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也这样做时, 可能一开始会不习惯。比如像我, 在新年期间因为要把朋友喝完的凉茶包装盒拿去冲洗回收, 而被他们质疑是不是应该把盒子直接丢进垃圾桶就好。但是,当朋友群中一个人这样做, 别人会觉得奇怪。可是渐渐地, 如果我能影响2个3个朋友这样做, 那就变成大家的生活习惯了。

有人说, 存钱存多少算多少, 有存好过没存。
其实, 做环保也是这样。可能我不能时时刻刻做到垃圾回收, 但是在我的控制范围我可以做到时, 我就努力。不用给自己压力, 环保由自己开始, 做多少算多少。

我就是比你好


(2010年刊载于《Stage》杂志)

 “我就是比你好”,很少听到别人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会把它放在心里默念。

演讲比赛中,第一名想的是:
为什么他们上台还要看稿,太不尊重比赛了,连稿都没有背好就来比赛,我要比你讲得好讲得精彩。
为什么评审老师在打瞌睡,我上台的时候一定要让打瞌睡的评审醒来。

上台做Presentation时,总是引起注意的人在想:
为什么前面的同学讲话这么小声,完全听不到,是要报告什么呢?
我上台present的时候要比你好,我会让在讲话的同学想听这个报告的内容。

恋爱的时候,希望这段感情持续的人在想:
我要比你以前的女朋友更爱你,更了解你,更会照顾你。
我要比从前的自己更好,让你知道我是个值得被爱的人。

脑力激荡会议时,有完美idea的人在想:
这个是最棒的吗?还有没有比你更好的idea?
为什么大家都在用这个方法我们就得用,我们不可以来些不一样的吗?

电视台举办主持人甄选活动时,最后被挑选的人在想:
我要比那几百个人更有自己的想法,更镇定,更积极。
我一定要入选,这个甄选为我而设。

“我就是比你好”在你我心中默念过多少遍呢。
“为什么要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啊!”这种小虚假的话,我也有讲过。
如果要活在一个完全没有比较的世界,那是骗人骗鬼骗自己。
如果成功骗得过,恭喜。
大部分人都骗不过自己,脑袋终究时不时跳出“比较”来,
与其装作不在乎,倒不如接受比较吧。
要比较的话,我不追求比别人好,难道要追求比别人差吗?
于是,“我就是比你好”不是自大狂妄,不是恶性竞争,而是让自己和一切变得更好的积极想法。

我在听纵贯线Superband的《亡命之徒》时,也有这种感觉。
那天访问时,我跟他们说,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哭了。
“啊?真的吗?”四位大哥瞪大眼睛看着我。
这首歌,让我感受到不管是歌手,演员,DJ,任何职业的人,
每个人在自己的梦想路上都是亡命之徒,就算孤独也要让自己变得坚韧。
“嗯,其实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身处没有退路情况,只能往前走,只能做个亡命之徒。” 張震嶽说。
听完这首歌,我心裡的想法是:没有不行,没有借口,我们来做个亡命之徒吧!
就像我不是故意要跟你比较,只是我没有退路了,唯一的选择就是要比你好。

UnblockMe让我开窍

(2010年刊载于LifeTV网站)


        我最近迷上Iphone的“UnblockMe”滑木头游戏,在看似死胡同无路可走的窘境中,能够成功把唯一的红色木头移到右边的出口,就算过关。

        朋友一开始推荐我玩这个游戏时,我一点都不感兴趣。后来尝试玩这个游戏,刚开始果然就是想像中不容易。但过了第一关之后,信心大增,一关一关过,现在竟然过了初学者的426关!这对我来说真的很不可思议,因为我是个数理逻辑很不好的人,什么魔术方块IQ题要用很多脑力推算的游戏,我都很容易投降,这次也不知道为何会栽头进去。

        我以前玩这些益智游戏都是乱玩,但我玩这个“UnblockMe”的每一关,我都先看清楚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想办法把哪一个关键木头移开。结果,就越玩越过瘾,过不到关整颗心还会揪在一起。

       我突然想起蔡依林成功学会高难度体操和芭蕾舞转圈 、刘若英不吊钢丝亲身表演高空绸吊、成龙大哥中年以后学英文从一窍不通到流利顺畅等例子。啊。似乎每件看起来困难的事情都没有学不会的可能,什么原因让这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呢?

       很多人学习某样技能时容易半途而废,说自己不是那块料,没有那种天份。我相信天份这种东西真的存在,但如果每个人都只靠天份过活,我怀疑到底有几个人能存活下来。

       我们不是输给天份,是输给那份没有挨到抓住窍门那一刻就选择放弃的毅力。